当前位置:过期老域名查询-玉米号时尚坐爱高朝通讯:在江南古镇“摇快船”dnf天下第一剑
坐爱高朝通讯:在江南古镇“摇快船”dnf天下第一剑
2022-05-22

中新社上海5月18日电 题:在江南古镇“摇快船”

作者 王笈

位于淀山湖畔的朱家角古镇是沪上历史文化名镇之一,文儒辈出,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已形成村落。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,除了味美可口的粽子、扎肉,水道旁林立的古色茶楼,运气好的还能遇上那难得一见的“摇快船”。

“摇快船”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传统水上文化。古时农历七月初七,“珠里”水路便会上演一年一度的“摇快船”比赛,彩船数十,金鼓沸腾,拨桨如飞,每船有10个身强力壮的青年掌橹扯绷,从三汾荡至无主堂往来如梭,争拔头筹。

“以前公路不发达,水乡农民到镇上都靠摇船。运输用大船,出行用小船,农歇了大家没事干,就在七月初七组织几个村的年轻人到放生桥下比赛‘摇快船’。那时候的‘摇快船’厉害了,‘快船’上还可以打拳、投标枪,现在很多已经失传了。”“摇快船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燮明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。

是日正逢“摇快船”上演,两条载有12人的“快船”随激昂的锣鼓声穿梭于放生桥下,“船手”们身着民族风衫衣,1人掌舵、5人打鼓、6人摇船,拼快、拼气势、拼好看。

67岁的陆燮明在这里摇了60年的船,见证了“摇快船”近几十年的“迅速凋零”。以他所在的朱家角地区为例,如今仍“在役”的“快船”仅剩两条,“已经没有其他地区的‘快船队’和我们比了。很多水乡农民不种田了、进城了,农民自己摇的船也少了,公路越来越发达。‘摇快船’从古时到现在,时代已经不同了。”

和陆燮明一道摇船的师傅们大都也是60岁出头的“老手”,青黄不接。陆燮明心里着急,却没有办法,“‘摇快船’得从小练,现在摇的人都是在农村里待过的。年轻人对这个不感兴趣,你真叫他们来,也不会摇,手刚把上去,船就飘了。所以急也没有用,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社会的呼吁,还有政府出些点子,把愿意来的年轻人找过来培训。”

青浦区文广局局长周思琴告诉记者,“摇船”曾是水乡人最基本的一种生存技能,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,确实对“摇快船”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,“‘摇快船’作为以前的一种民俗传承下来,在现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了解过去生活的印记。对于现代人来讲,‘摇快船’的功能可能更多是表演性,未来可能更看重‘摇快船’的形式。”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