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过期老域名查询-玉米号国学苏轼为被贬友人作了一首词,其爱情故事也流传开来
苏轼为被贬友人作了一首词,其爱情故事也流传开来
2022-06-20

苏轼,字子瞻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,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词风恣肆纵横,豪放自如,留下不少千古名篇。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,尤其对词的贡献极大。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。

苏轼辛弃疾并称为“苏辛”,同时,他扩大了词的题材,怀古、感旧、抒志、咏史、写景、记游、说理等都可以入词。

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年)八月,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捕,在坐了一百天的牢狱之灾后,苏轼被贬出京城,并且,此案还牵连到了苏轼的好友王巩,他也被贬出京城。

王巩约生于公元1048年前后,字定国,自号清虚先生,北宋著名诗人、画家。他一生勤于写作,著有《随手杂录》、《甲申杂记》、《闻见近录》、《王定国文集》等书,以其正直的品格和豪气真情,活跃在北宋中后期的政坛上,被时人所敬重。

因苏轼一案的牵连,王巩被贬谪到了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(今广西宾阳县)。在王巩受贬时,家中原养的几个歌女都纷纷散去,只有一位叫柔奴的歌女甘愿陪着王巩随行到岭南。

柔奴,又名寓娘,原本出身于洛阳大户人家,幼时琴棋书画皆通,不料后来家道中落,不幸沦落为歌女。王巩将其买为侍妾后,相待甚亲,柔奴感念王巩恩德,乃发誓终身不负卿。

元丰六年(1083年),王巩奉旨北归时路过黄州去见苏轼,柔奴为苏轼劝酒。因为柔奴家本在京师久居,苏轼便问她:“广南风土,应是不好?”

但柔奴却答道: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”。苏轼听后,大受感动,遂作了一首词来赞美她:

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

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教分付点酥娘。

自作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

万里归来年愈少,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

试问岭南应不好?却道,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
“琢玉郎”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,用来形容他的姿容美如玉,这里是苏轼在形容自己的好友王巩。又用“点酥娘”、“皓齿”来描述柔奴的肤白貌美、明眸皓齿。

通过“自作清歌”能使“炎海变清凉”来描写柔奴歌声的美妙,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口中传出,让人感到仿佛有雪片飞过,使炎暑之地也能一变成为清凉之乡。她的歌声使王巩原本政治失意后忧郁苦闷的坏心情一扫而光,反而变得超然旷放、恬静安详。

在苏轼看来,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。柔奴跟随着被贬的主人前往荒芜之地,虽然历经磨难,归来后却依旧能笑容满面,青春焕发。

苏轼不仅仅在赞赏她高超的歌技,更是在赞颂她广博开阔的胸襟。如果没有身处逆境却能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,她又怎么能做到这样?

最后一句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化用了白居易“无论海角与天涯,大抵心安即是家”(《种桃杏》)和“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” (《初出城留别》)的诗句,又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,铿锵有力,警策隽永。

这不仅是对柔奴的高洁人品和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的歌颂,同时也抒发了苏轼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、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,寄寓着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。

其实,柔奴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,而且她医术高明,同情社会底层弱者,亲自上山采药,以其一身医道救治岭南百姓,被当地人誉为“神医”。

在王巩被贬的几年里,柔奴一直陪伴在旁,有美人相伴,王巩不但没有通常谪官那种仓皇落魄的容貌,反而还神色焕发更胜当年,性情更为豁达。

平日里,王巩在宾州泼墨吟诗,访古问道,柔奴则歌声相伴,温柔慰藉,催促奋发。

不知不觉中,两人在被贬谪的地方已经生活了三年,虽然身处逆境,但日子依旧过得有滋有味。

后来,苏轼的这首《定风波》一词传开后,柔奴在京城的名声大噪。王巩与柔奴的宾州之恋也流传开来,成了坚贞爱情的古典诠释。